[發展與應用-28] AI能預測何時大限將至?

人類總對未知的事情感到好奇,古人用易經占卜來預測生死。(很怕死)

在現代我們則有人工智慧(AI)來告訴我們有多大的機率大限將至,也有app利用穿戴型裝置來預測壽命

Google在最近的一份研究中,透過人工智慧(AI)系統分析病患醫療紀錄,並精準的預測出病患的死亡風險,雖然這項技術可以增加醫療效率,但卻也引起不少人在道德上的擔心,這也是台灣需要注意的問題。

用AI精準預測病患死亡風險

Google近年積極將AI技術導入醫療領域,2018年5月與史丹佛大學、芝加哥大學、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,共同研究一款可以預測病患死亡率的AI模型。

在研究報告中以一個案例作為例子,一名患有乳腺癌末期的病患,到院預估該名病患住院期間死亡的機率為9.3%,不過Google AI分析後認為死亡風險高達19.9%,後來這名病患在入院兩周後去世。

而跟過去許多AI系統不同的是,這些數據中還包括了醫生的手寫筆記,展現了不同以往處理資訊的能力。

這套系統不只可以預測病患的死亡率,還能預測病人會在醫院住多久未來再次入院的機率。

預防甚於治療,智慧醫療成趨勢

我們總說預防勝於治療,因此Google旗下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,在2018年初就跟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合作。

這項合作主要著力在急性腎損傷(AKI)研究,據統計有11%的死亡是由於病情惡化不能及時得到確認造成的,而老兵很常做的髖關節置換手術,就很容易造成急性腎損傷,而急性腎損傷發病前幾乎沒有明顯的徵兆。

透過機器學習,DeepMind移除可辨識個人身分的資訊後進行分析,進一步預測發病機率,以及病情惡化的風險因素,目標是希望未來可以在預防性醫療上做出更多共獻,挽救更多人的性命,以及節省醫療資源。

隱私、道德怎麼平衡?

文書、資料處理占據醫療診斷很多的時間,透過AI的協助可以讓醫生提升效率減少人為失誤完成診斷治療。

然而能夠進一步預測死亡率也引發不少道德討論,包括AI技術的使用時機、有權使用的範圍,甚至可能引發不必要的恐慌,另外醫療保險也可能受到影響。

在智慧醫療、大數據分析的蓬勃發展下,「隱私」也成為一大隱憂,去年七月英國資訊委員會(ICO)指出,Google旗下DeepMind與英國國民醫療保健系統(NHS)在沒有經過病患同意的情況下,洩露病患個資。起因是2015年雙方簽訂合作,利用AI分析三家位於北倫敦醫院的病患資料,希望做預測疾病用途。

醫療智慧化是趨勢更是未來,如何在隱私、道德間取得平衡,將會是醫療AI發展的一大挑戰。
(取自:數位時代)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人工智能將增強和破壞人性

從人工智慧、機器學習, 到深度學習,你不容錯過的人工智慧簡史

人工智慧的未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