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, 2018的文章

[應用與影響-25] AI 電子標籤:動態調降價格

圖片
每到促銷時期,總會在賣場中看到店員忙著更換售價標籤,或是當天生鮮食品在臨近打烊時刻會貼上打折標籤 ,這將耗費大量人力、時間。 在IoT篇有提到[ 電子標籤 讓店員更輕鬆 ] ,以減輕費時的工作事項,這次有廠商加入了AI,能評估各種因素 即時變動售價 。 動態調降食品價格,讓消費者不買貴不吃虧 Wasteless 與零售業合作,利用 AI 讓 電子貨架標籤 依照不同因素自行調整商品價格。 以色列新創公司便推出一款電子貨架標籤,採動態定價,順應供需等條件 自動更改價錢 。 「 動態定價 」的定義為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供應能力,以不同的價格將同一產品,適時地銷售給不同的消費者或不同市場,以實現收益最大化的策略,舉例來說像是機票、飯店順應淡旺季,價格都會有大幅的變動。 該公司推出的同名「Wasteless」電子貨架標籤,其特色為持續監控商品的 庫存量 ,而針對逼近販售期限的商品,則會藉由以機器學習為基礎的價格設定引擎,依供需量、地區、季節等 43 項因素,即時變動售價。 也就是說消費者可以正常價格,購買離有效期限尚有一段時日的商品,或者選擇以半價或 折扣 價格,購買效期短的商品。 儘管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相當稀鬆平常,但多以人工來調整,然而電子貨架標籤能夠自動包辦一切,節約人力和時間。 另外,當庫存量低時,Wasteless 也可以透過鬧鈴通知,讓員工能夠即時補貨,避免讓消費者「買無」,進而影響到業績。 日本實驗商店也有此機制 事實上,利用 AI 定時價的案例,早已出現在日本。 連鎖便利商店 Lawson 於 2017 年 10 月開設的實驗商店,就採用這樣的機制。 利用被稱為 RFID (電子標籤)的技術,讀取商品中的 IC 標籤,掌握商品資訊,再透過電子貨架標籤即時改變價格,進而減少食物浪費。 (取自: 科技報橘 、 Wasteless )

[發展與應用-24] 教室裝 AI 監控上課 這年頭上課真難阿

圖片
中國學校用「慧眼」監視學生專注力。(圖/翻攝自人民日報推特、微博,下同) 近期,大國的AI 監控也深入校園,利用「慧眼」監視學生專注力,上課再也不敢遲到、打瞌睡了。 中國 AI 監控已經出神入化,例如: 敢闖紅燈 ,馬上大螢幕投放個資、照片,讓你一秒變網紅;又或者警察利用 監視器與人臉辨識結合 ,讓歹徒無所遁形。 教室導入 AI 人臉辨識  監控學生上課狀態 據了解,杭州第十一中學於 2018 年 3 月導入「智慧課堂行為分析系統」,又稱「 慧眼(Smart Eye) 」,利用 AI 監視器 無死角監督學生一舉一動。 慧眼由三個攝影鏡頭組成,分別安裝在教室,藉由先進的人臉辨識技術監控學生。 舉例來說,慧眼 每 30 秒掃描 一次學生的臉部,偵測他們的 表情 是中性、高興、難過、憤怒、害怕,還是反感、驚訝;並同時記錄學生的所有舉動,分析是否在閱讀、書寫、聽講、舉手,還是已經趴桌子夢周公等。 以上述數據為基礎,判斷出學生的專注程度,還會製作出「 課堂專注度偏離分析走勢圖 」、「不專注學生名單」等,利用平板電腦為老師提供即時課堂行為數據,可作為成績評定的超強輔助,反過來也能讓老師調整教學方式。 大國有「慧眼」,台灣有 「 AI 教學輔助系統 」 清大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的葉哲良特聘教授,以應用 AI 人工智慧概念開發出一套教學輔助系統,並實際應用在奈微所必修課程「書報討論」上。 <<<詳細介紹影片>>> (取自: 智慧機器人網 、 科技報橘 )

[發展與應用-23] 日本農夫利用AI 減輕工作量

圖片
人工智慧的發展無遠弗屆,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研發使用 AI ,過去我們也提到了不少與農業相關的案例, 像是: 利用 AI 改進食物生產 、 自動挑瑕疵咖啡豆機器人 等。 而一位 日本的黃瓜農夫,就利用   Google 的機器學習模組協助 自己的黃瓜事業,一起來看看吧~ 種黃瓜不容易,要分類更困難 在日本,種植黃瓜的農夫並不容易。 小黃瓜尺寸比較。(節圖自: workpiles Youtube ) 他們必須花費許多的精力去細心栽培,才能種植出又大又脆,外觀好看的黃瓜。但是,光是種植出來還沒完,農場一般還會幫這些黃瓜分類 (如右圖) ,根據不同的種類來標定不同的價格,並且販售到不同的地區。 然而,在日本的農場中,對於黃瓜並沒有一個標準的分類基準,完全是由各家農場各自劃分等級與分類標轉再進行的,因此每家農場往往在採收了黃瓜之後,還需要額外花費大量的時間與人力,協助把採收來的黃瓜進行挑選、分類,才能進行了後續的銷售。 這樣的功夫耗時費力,也因此讓一些農場的農夫們,把腦筋動到了 AI 身上。 透過機器學習,大幅改良挑選過程 有農場的農夫,透過引入了 Google 的深度機器學習系統,搭配了圖像辨識與分類學習系統後,製作了一條自動化分類輸送帶,只要事前準備好一批已經分類好的黃瓜,並且拍成照片、標上等級後建檔,交給機器學習模組,之後 AI 就可以透過學習而來的資料,快速且準確的在自動化分類輸送帶上幫助分類。 而對農夫來說,省下來的大量分類時間,有助於讓農夫們更加地投入到黃瓜的栽培與發展,也能有機會種出更好、更優質的黃瓜了。 (取自: 科技報橘 、 TensorFlow powered cucumber sorter by Makoto Koike )

[發展與應用-22] 測謊的自動通關機 人機合作時代

圖片
台灣移民署在近年力推自動通關系統, 2017 年使用人次突破5000萬。 除了自動通關,還兼具測謊功能 但在商旅頻繁、恐怖主義高漲的現在, 出入境他國 仍須耗費不少時間過海關,但隨著人工智慧(AI)以及生物辨識技術的演進,開發出了 這套海關機器叫做「及時自動測謊虛擬助理」簡稱為「AVATAR 」,它結合了人工智慧(AI)、多個感應器及生物辨識功能。 AVATAR 是一個自動服務機器,有點像是機場的自助登機機台,或是超市的自動結帳機。 圖片來源: AVATA 研發人員表示,AVATAR機台上有一個螢幕,會在旅客過海關時,詢問一些基本問題,像是「行李裡有水果或蔬菜嗎?」、「身上有攜帶武器嗎?」、「來訪的目的是什麼?」 接著機器會透過人類眼睛的移動、聲音變化、臉部表情、姿勢等生理與行為變化,搭配虹膜辨識系統、情緒與壓力感應器,來辨識這個人有沒有說謊,或透露不安的訊號,藉此揪出高風險人物。 亞利桑那大學研究員 Elkins表示, 「 AVATAR的測謊功能有高達60%到70%的準確度,最好時可以達80%,通常來說,人類判斷的準確率大約是54%到60%。」 不是要取代人類,「人機合作」讓工作更順利 AVATAR跟傳統的測謊儀器不同,因為是藉由感應器 監控生理反應 ,因此過程中完全避免掉肢體接觸,同時能提升效率以及準確度,AVATAR研究團隊強調,這款機器目的不是要取代海關人力,而是要讓人類將時間專注在擅長的事情上面,希望透過「 人機合作 」的方式讓安檢工作更順利。 也許在不久的未來,就能在機場、邊境看到AVATAR協助安檢,這項技術一旦更成熟,未來還能在面試、人力資源應用領域提供協助。 (取自: 數位時代 )

[發展與應用-21] 聲音數據庫 辨識誰在講話

圖片
中國政府近年來AI發展蒸蒸日上,相對的也不斷加大對國民監控的力道。 建立聲音樣本數據庫 根據國際非營利組織《人權觀察》(Human Rights Watch)近期公布的報告指出,中國政府近年來積極研發「 生物識別 」技術,並在短短幾年間已蒐集了數萬人的聲音樣本。 生物識別技術包含指紋、瞳孔虹膜的應用,在近年來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趨勢,像是外國人在日本入出境時須採取 指紋 ,而在中國則有4千多萬國民的 DNA資料 收入國家數據庫中。 在語音識別系統方面,中國做出一套由 語音辨識 技術和 人工智慧 專家iFlytech所共同開發中的自動化系統 ,藉此監控並分析出電話和其他形式談話中的個人聲音。 對此,人權相關人士表示擔憂,認為國家藉公權力掌控此一資料,但卻 無法律規範政府 可使用的範圍,這恐將進一步提升北京當局對民眾的監控能力。 藉口「維穩」行「監控」之實 而根據《人權觀察》指出 ,中國警方一開始僅向所有案件的嫌疑人和罪犯進行聲音樣本的蒐集,但到了2017年,警方則將蒐集範圍擴大到一般公民。 像是新疆地區想要 申請護照 的居民,便必須將 聲音樣本 連同申請護照的資料一併提交,但官方卻未解釋蒐集聲音樣本的必要性何在,反而透過官媒不斷宣傳聲音識別系統對解決詐欺、綁架、販毒等案件的功效,甚至表示其有助於反恐和維穩。 中國當局的監控手段不斷推陳出新, 隱私權 已經越來越微弱,而在這個侵犯人權前科累累的國家之中,北京當局則可以輕易地濫用這一項數據對批評者進行監控及報復。 (取自: 上報 )